請先啟用javascript

生命.愛心.卓越.創新
LIFE .LOVE.EXCELLENCE.CREATIVITY

首頁 / 衛教園地 / 詳細

血管性失智症21 Aug, 2009

主講者:孫苑庭醫師

血管性失智症

一開始,我們也沒想到公公是得了血管性失智症,只覺得他不愛外出,不愛社交,話變少是因為年紀大了。他的動作變得緩慢,我們也都理所當然的以為那是關節退化的關係。公公的血壓偏高,但他總以為西藥傷身,所以常常沒吃藥,我們這些做子女的,也沒辦法逼他。
直到後來,發現他連簡單的燒開水都無法好好完成,我們才驚覺事情有點不對勁。而且,最近孫子已經回家好幾天了,他都還每天問他:『你什麼時候回來了?』我們帶他去醫院求診,這才發現腦中已經多處小中風。原來,這是血管性失智症。」
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科孫苑庭醫師表示,血管性失智症是指由血管病變所產生的失智現象。從病名來看,就可以猜到它應該會與腦血管疾病相關。血管性失智症是漸進性、不可逆的認知功能障礙。通常病患會有明顯的記憶缺損及皮質下的徵候表現,所謂的皮質下徵候,是指動作障礙、遲緩及憂鬱等症狀。
血管性失智症的病因很多,簡單的分類包括:多次中風、單次中風、漸進性小血管病變,或是缺血、缺氧腦病變等。它們共同特徵是都有腦血管疾病,也都表現失智症狀。孫苑庭醫師表示,防止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,要從「血管」和「心智」兩方面著手,平常應該注重心血管的保健,多多從事心智與身體的活動。
孫苑庭醫師指出,血管性失智症的危險因子,幾乎相當於心血管、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,包括:年齡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房顫動、抽菸等因素;而在血管的保健方面,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及避免血栓的形成是最重要的。
因此,要預防血管性失智症,首先必須控制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血管危險因子;還要避免肥胖、抽菸、過量飲酒;若有心房顫動、心臟瓣膜疾病,則需積極治療、控制,以避免血栓的發生。
至於心智保健部份,平常則要增加心智活動,若身邊的人有出現血管性失智症的症狀,則應儘早就醫,配合治療。有助降低失智症的活動很多,孫苑庭醫師表示,像是輕鬆地散步、郊遊,或是看電影、上館子、運動;也可以參與社區及志工的服務,還有宗教活動,如:上教堂、到廟裡拜拜也很好,或是去拜訪親朋好友、閱讀書報雜誌、看電視、聽收音機,和朋友玩牌都是不錯的活動,也能培養勾毛線、聽音樂等嗜好。
除了前述活動之外,孫苑庭醫師也建議要保持自我挑戰精神、學習新事物;如陷入憂鬱、悲傷或寂寞時,應尋求協助;吃好一點但不吃太多,保持適度熱量攝取,吃含抗氧化劑豐富的水果或蔬菜;服用綜合維他命或礦物質之補充,但避免攝食過量;若喝酒,請適量或少一點較佳,未諮詢醫生前不服用魚油、成長荷爾蒙或其它保健成藥;如因年紀使然而有聽力、視力退化的情形,則應使用感官輔助器材,如助聽器、老花眼鏡等,盡量保持與周遭環境有良好的互動。
孫苑庭醫師還表示,除了自己應做好心血管的保健之外,也要關心周遭的親戚朋友;如果身邊朋友出現記憶力缺損、動作緩慢、思考遲鈍及憂鬱退縮等症狀,應建議他儘早就醫、儘早治療,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生活品質。
(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,如有不適或疾病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,以免貽誤病情,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