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先啟用javascript

生命.愛心.卓越.創新
LIFE .LOVE.EXCELLENCE.CREATIVITY

首頁 / 衛教園地 / 詳細

感染科醫師的養「身」之道12 Aug, 2016

主講者:羅景霳醫師

感染科醫師的養「身」之道

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養生之道,身為一個感染科醫師,每天面對那麼多的感染症,也有屬於自己的養「身」之道,如此才能讓自己免於得到感染症,而這個養「身」之道就是-「洗手」。
  在我們的周遭環境中,存在著許多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,不論是在門把、扶手、桌面還是電梯按鈕,都存在著它們的身影,更別說那雙會接觸這些物品的手。斗六成大醫院感染科羅景霳指出,依據疾病管制署資料表示,雙手約有39000~4600000隻細菌,而這些還不包括病毒。
  羅醫師表示,物品上會有這些細菌,其實有一部分是人自己造成的。以流行性感冒為例,當一個人患有流感時,他口鼻的分泌物是充滿著病毒,當咳嗽或打噴嚏沒有遮住口鼻,這些病毒就可能附著在物體的表面;或者是當他咳嗽或打噴嚏時是用手去遮住口鼻,這些病毒就會附著到他的手上,之後再藉由他的手傳到周遭環境。當這些細菌或是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時,它們會存活一段時間,等待機會跑到人的雙手上,進而透過黏膜進到人體而造成疾病。我們常說「病從口入」,這樣看來「病由手入」也許會比較貼切。唯有透過洗手,才能夠將手上的微生物有效的去除掉。
  羅醫師說,不要小看「洗手」這個簡單的動作,其實有很多「眉角」,人們必須要正確的洗手,才能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細菌和病毒。世界衛生組織還特地為手部衛生訂出準則。基本上,洗手是需要利用水和肥皂清洗,而且需要清洗40~60秒,有足夠的時間將手部所有部位都清洗乾淨,才能有效地將手上的微生物清除。
  疾病管制署洗手口訣:「內(手掌)、外(手背)、夾(指縫間)、弓(指背)、大(大拇指)、立(指尖)、腕(手腕)」,整個過程需要搓洗40~60秒,才算是有效的洗手。羅醫師提醒,在洗完手後,還要利用乾淨的手帕、擦手紙或是烘手機把手弄乾。因為相對於乾燥的手,潮濕的手更容易從環境中得到微生物,所以如果洗手後沒有把手擦乾,先前的洗手就是做白工。
  若水和肥皂難以取得,使用乾洗手液也可以有效地清除手上的微生物。當使用乾洗手液時,也是要運用「內外夾弓大立腕」的原則洗手,搓洗的時間約20~30秒。但是乾洗手液在面對諾羅病毒和腸病毒時效果較差,所以還是需要利用水和肥皂來洗手。
  羅醫師呼籲,如果能在關鍵的時刻洗手,更能達到保護自己的效果,比如進食前、如廁後、接觸幼兒前、擤鼻涕後以及接觸病人前後。而且在接觸口腔、鼻腔和眼睛之前也是需要洗手,避免病菌透過黏膜進到身體裡。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請勤洗手。
(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,如有不適或疾病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,以免貽誤病情,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。)

檔案下載: 20160812 感染科醫師的養「身」之道.pdf